文/农夫也疯狂
一晃眼,又是一年端午时。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其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会举行庆祝活动。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7日,也就是芒种(6月6日)后第一天,同样也是高考的第二天。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也比较多,比如包粽子、挂艾草、划龙舟、吃五黄等等。五黄中就包括一种食物——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有辟邪解毒的效果,而在五月份也被称之为“毒月”、“恶月”,所以在五月开头的端午期间有灭“五毒”的习俗。民间还流传着的“端午到,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那你可知道“五毒”都是什么吗?哪个的毒性最强?
在民间的五毒和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五毒是不一样的,其中民间的五毒是蝎子、毒蛇、蜈蚣、壁虎和蟾蜍。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则是指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及蜘蛛。其实这个是影视作品中的一种误导,蜘蛛并不能算是无毒的,因为在家庭中所见到的蜘蛛,基本都是无毒的。而民间五毒的标准之一,就是可以入药的有毒的生物。可是我们所见到的蜘蛛基本是五毒的,并且它还不能入药。这里,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民间所说的“五毒”,到底哪一种的毒性最强呢?
在民间认为,到了五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人也比较容易生病了,瘟疫也容易流行了。再加上这个季节正是蛇虫繁殖的时候,它们常出来活动,并容易咬伤人,因此就有了在端午节期间的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希望能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展开全文
蝎子是民间知名的有毒昆虫,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是一种完全肉食性的动物,它有着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一般喜欢在一些比较潮湿、阴暗的地方活动,并且以群居性为主。在它的尾巴上有毒针,会分泌毒液可以杀死大多数的昆虫,但对人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并不会有致命危险。
蜈蚣在农村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一些老房子的一些阴暗的角落里比较多。它也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一般到了晚上8点钟以后才出来找食物吃。蜈蚣和蝎子一样也会分泌毒液,但是毒性却不如蝎子,原因是毒液的量不足蝎子,被蜈蚣蜇伤了只有引起肿痛。
毒蛇并不是指具体哪一种蛇,凡是有蛇的都包括在内。在夏季的时候,以前有些蛇还会因为寻找食物而爬到农民的家中。而对于进入家中的蛇,农民普遍都是驱赶而已,是不会伤害的。而毒蛇的种类不同,毒性大小也是不同的。
蟾蜍也就是瘌蛤蟆,其一样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前在农村的厕所附近比较多,因为它们喜欢吃蚊子,而这里的蚊子比较多。癞蛤蟆虽然长得不好看,也不会轻易伤人,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是需要注意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的,毒性要大于普通的蛇。
最后来说一下壁虎,这种也很喜欢吃蚊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断尾自救。在民间认为壁虎是剧毒的,不仅它的尿液有毒,而且断掉的尾巴还看会逃到人的耳朵里,然后会致聋。其实这些是不准确的说法,在国内大多数的壁虎是没有毒的,而且断掉的尾巴也是不会钻入人耳朵的。在五毒中,也仅有壁虎是五毒的哦!所以如果对它们毒性大小排名,那就是蟾蜍、毒蛇、蝎子、蜈蚣,而常见到的壁虎是无毒的哦!你认为这样排名怎么样呢?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哦,农夫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图片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