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超千万的共享单车涌入城市是一个怎么样的景观呢?带大家感受一下
应该是这样
或者这样
或者这样
但是不应该有这样的
也不应该有这样
更不应该有这样
出现这样的场面确实让人堪忧,央视报道“共享单车不仅仅是企业投资的问题,共享单车同时在占据着城市的空间,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城市的包容力是有限的,明显在有一些城市出现了过度投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和管理”;
至此引出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同一个地铁口能容纳多少单车呢?企业间有没有有效的协商有计划的投放呢?
单车的维修成本和再投放的成本对比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那么多有问题的单车,或者乱停乱放的单车被放入临时停车场却无人认领呢?
疯狂的资本轰炸下单车到底是环保还是资源浪费呢?
首先、作为互联网企业的特点是,1、产品要足够优秀,在用户体验后能自发的口碑传播;2、要有规模效应,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越有优势就会越有优势!这两个显著的特点决定了我在这个地铁口投放的单车数量一定要比你多,我不可能看到你在这个地盘投放的单车达到这个地方的需求了,我就不再投放了,那样我将失去这个地方用户,而且我的用户通过app找不单车的时候这将是一种很致命的体验;那么当大家在同一个地铁口投入几倍于正常量使用量的单车的时候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大家试想一下滴滴和快的的发展历史,通过在某一个地区不断的渗透发展圈地,用“圈地”更为明确,最后几乎达到垄断的位置,最终以滴滴的绝对优势合并快的而结束,与他们的发展相似,滴滴和快的只是服务端和用户端的交叉步补贴,单车间的竞争却不单单是提供服务方和使用服务方那么简单了,单车的投放全部由企业出资,虽然解决了服务方问题却增加了实际的单车投放和单车的运营管理成本,单车的运营管理包含了投放、维修、调度、市政等等;
单车到目前上千万的投入规模仅仅发展不到两年时间,大家看到的河里的单车,路边乱停乱放的单车,缺了轮子的单车,甚至被市政收走的单车等,相关专家认为这并非突发情况,而是过于快速的发展和不健全的运营管理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大家都明白修一辆单车一定比新买一辆单车价格更低,可如果维修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其他资源呢?就目前的情况看各家都有舍弃的情况,不然不会出现上图上海临时停车场停满单车的画面;
从这个事情来看,初期单车确实以互联网的姿态快速的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用户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却带给城市巨大压力,过度的投放导致城市包容能力达到上限,街头的单车占用了过多的公众空间,管理缺失导致乱停乱放,舍弃的单车更是给环保部门带来额外的烦恼,至此8个一线城市一致出台政策禁止共享单车的再投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